Erik

 

四、情緒70%

 

    情緒發洩是人的本性,這是人們感覺到存在的必然方式,因為只要是生物都有七情六慾,所以這是最容易的交友方式,也是最容易入門的方式 交換你我的情緒建立默契。

 

    大部分的人交朋友都是為了找尋認同和排遣寂寞,希望自己的作為和想法能被人認同,情緒交換正是指這個 - 把感受、想法和情緒狀態給對方

 

    「來來來,兄弟,今天你能來我真的是很高興,我敬你。」

 

    「好。」

 

    「我先乾為敬,你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呀,一次喝掉。」

 

    以上是大家很常聽到的一段對話吧,但是你有推敲過這些話意義在哪裡嗎?「走,一起去吃飯。」、「走,一起去福利社」、「晚上要不要一起去唱歌」等等的這類話意義又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生活上很多對話都是場面話,都是廢話,但是為什麼大家還是這麼喜歡說,或者說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聽呢?

 

    其實這些話根本不需要深度,時常聽到,卻是溝通了人類的底層意識 安全感。表面上是交情是默契,底層卻是人類需要被認同的安全感,所以仍是朋友之間常說的。

 

    所以如果你想交朋友,一定要願意去跟別人交換情緒。

   

情緒交換的三個原則: 

 

 

一、考慮對方狀態

 

 

    談到這個就不免提到「雙贏」策略,因為既然「大部分的人交朋友都是為了找尋認同和排遣寂寞」,所以依循這個原則,想讓別人把你當朋友自然是要先主動認同對方和給予情緒安慰。

 

    情緒交換並非是被動的,或是大家常常誤以為的「只要怎麼做」就可以和對方變成朋友。因為人的情緒會變,一旦轉變後發現對方仍不明究理的討好自己,很自然會認為對方是瞎咖或笨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交朋友老是感覺自己被利用排擠的原因 因為不會變通。

 

    觀察對方心理狀態是最基礎的動作,用最適合當時狀況的行動來行動往往會更切入人心。

 

二、考慮彼此關係

 

   

    同樣一句「晚上要不要一起去唱歌?」你對同事和老闆說可能產生的效果和「後果」就會有很大差異。

 

    人際關係是存在階層的,並非是所有人都可以搭肩摟腰彼此的,過當的行為和語言很容易被認為是一種侵犯或是「裝熟」。其後果非但交不到朋友還很容易被認為是瞎咖,所以恰如其分的拿捏就顯得十分關鍵。

 

    這件事非旦反映在交友上,在戀愛追求上更是,很多人地雷就是踩到這個。

 

三、循序漸進

 

 

    我建議大家在交朋友時能屏除「目的性」,慢慢的循序漸進反而是最快最穩健的作法。

 

    例如,想追求對方一下就帶對方去看夜景,或是第一次約會就求婚,這都是行為過當的舉動(當然對方期待已久除外),因為你的動機很快就暴露,當然「瞎咖」的行為也被很快察覺。這些都是不利於你的。

   

    為什麼老一輩常說「以誠交友」?目的跟我作的解釋是殊途同歸的,因為如果你用誠心必然不會過於「心急」;因為你用誠心必然能考慮對方;因為你用誠心必然能感動對方,這世上有人不喜歡「誠心」的朋友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可以請您順手幫忙按右邊的推薦一下好嗎?麻煩了^^


版權所有五四愛情俱樂部http://www.wretch.cc/blog/orgasmclub
  

歡迎轉載  請您別忘了留下出處和作者即可  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college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