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恭錄留言版問題

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宅的定義是什麼??何謂宅??那要如何擺脫呢??謝謝您幫我解答一下好嗎??

Erik

    最早的定義,是緣自日本的「御宅族」,原本是指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大約是於日本1960年代左右出生的族群,他們從小看著卡通長大,到了20多歲時仍沈迷於卡漫動畫。

    但,台灣的「宅」定義則最早源於當年「電車男」日劇在台灣風靡時,當時各大論壇和網友戲指,在家裡不出門就是「宅」,或是那些整天在家上網、看電視和看漫畫的人就是「宅」,從那段時間開始,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宅男」一詞便開始在台灣大肆流行。

    後來便有學者提出,外界對於所謂的網路宅男往往認定為不擅言詞、打扮邋遢、甚至拒絕和社會互動的一群人。但他認為,網路阿宅出現的動機是來自於社會的緊繃壓力,「現實生活越苦悶,幻想力量就越龐大」,年輕網路世代透過網路找到生活出口,在網路世界中尋求一個沒有攻擊性、沒有負擔的個人小宇宙。

    在這裡我想替大家做一個更為廣義的討論和建議:

    到底現在的網路資訊社會會帶給人怎樣的改變和衝擊?又為什麼宅男會越來越多呢?以後會有怎樣的變化和發展呢?

    畢竟這不是一篇社會研究的論文,很抱歉我只針對兩性的議題去討論。

    且不論「宅」這個字是不是汙名化了任何人,我認為那是一種不那麼健康的生活態度,不全方位的過人生,恰巧和我們國中課文裡的「哲學家皇帝」的精神南轅北轍。

    台灣經濟的奇蹟創造了一群新世代的人,七年級開始的班級恰巧就是最幸福的一群,小時候甚至到現在可能都還是茶來張口飯來張手,打開電腦都是資訊,而且都是可以隨意自己選擇的資訊,小到一個八卦新聞,大到網路線上收看一個兩小時的電影,或者提供一個線上遊戲的世界,可以有太多的東西,包括電視和漫畫可以讓人逃到另一個虛擬世界去了。

    當然如此,人們開始把一天一半的時間和注意力投注到另一個世界,一群人建構的網路社會,……如此一來,每個人在網路世界幾乎都可以當王,可以滿足一切所需,還需要學習在社會打滾和應對嗎?這也是為什麼七年級以後的人被喻為斷層最大的年代。

    因為價值觀念和生活型態已經大大轉變……,但這會不會有副作用呢?

    很明顯的,而且是最明顯的,就是EQ和態度,當然這不只反應在職場上、人際關係、家庭相處和團體相處上,當然也反應兩性相處上。越多越頻繁的相處,卻讓人越來越空虛寂寞,然後各方面的慾望都越來越強,越強又越空虛寂寞…甚至變得暴力、歇斯底里、想自殺、無助、忌妒、報復、輸不起…。

    眼睛所看到的資訊太多太頻繁,又無法分析資訊,除了資訊焦慮,更會自覺渺小,開始做一些不腳踏實地的夢。然後呢?好像天天躺著作夢想像自己能飛一樣……永不可及。

    相信我,「宅」絕對不是一個名詞或形容詞而已,「宅」是一個動詞,一個對你未來絕對沒有好處的動詞,當你開始發現這個問題,你就必須要正視它的後續效應了,特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戒不掉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愉快生活,肯定會得到比癌症更恐怖的結果,你將失去的將不再是健康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五四強調「凡你懶得做的,就是你該做的,凡你害怕的,正是你該行動的」,現在我們每天帶著學員閱讀、學習和運動,不斷增加好的生活習慣和創造好的改造環境,讓彼此砥礪督促,用最健康的態度去面對自己和別人,而這也是具體抵抗「宅症」的行動。

    當然你可選擇一起沉淪,因為患此病症的人勢必越來越多,亂世是很難有真智慧的,智慧也會像M型化社會一樣,大多的人握有知識,智慧卻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些人不斷創造廣告和新聞讓人盲目的去追。

    如此之後,必定社會的心理問題會更嚴重,暨時,國力消退,經濟和社會不佳,人們又將重新面對現實,循環才會回到過往,但付出代價已成事實…。

    這也是為什麼五四如此大聲疾呼的最大原因,除了幫助和喚醒大家以外,更希望能戮力於不斷成長,希望幫助社會注入一些好的人與觀念。

    我強調,這個時代不要怕改變,只怕你不想改變,抱此精神,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加油。

  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college54 的頭像
    lovecollege54

    五四愛情學苑

    lovecollege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