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引導(一)
『請記得人是接收訊號,然後做出判斷,接下來產生反應的個體。』
這是我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我的教學核心理念—永遠要試著知道自己正在釋放甚麼樣的訊號給別人。
因為,這些訊號將決定你的成敗,以及給人的感覺。
引導一個人的關鍵就在於你釋放出甚麼樣的訊號。
如果你試圖著要讓一個人閉嘴,通常你會自主或是不自主的用到哪些行為上的暗示?
在他說話的時候,我們不給他任何眼神上的接觸,給他十分簡短的回應,甚至,我們的臉不對著他,身體不對著他,聲音不對著他,任何指向性的訊號都不坐落在他身上。
如果你試圖著要讓一個人繼續說下去,通常你會自主或是不自主的用哪些行為上的暗示?
在他說話的時候,我們會用口語回饋、表情肯定、點頭、指向性的訊號朝向對方,或是在關鍵字句時及句子快到尾聲時給與其眼神的關注。
前者,用你的身體來否定對方;後者,則是用你的身體來肯定對方。
在接受到你所釋放出不同訊號之後,對方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這就是人。
有趣的是,許多人瞭解這個道理,卻深深不懂得落實這個技巧在自己身上。
最近,我在找一件牛仔布料的襯衫,直覺的在逛街時走進了某家Levi’s。裡面的店員完全不來打擾我,讓我一個人靜靜的挑選著我想要找的東西。
過了一會兒,在某個櫃子上找到了一件我想要的襯衫,我走向店員問了一句:「請問這件襯衫有適合我的尺寸嗎?」
店員一句話都沒說的,匆匆的撇了我一眼,拿起了襯衫看了看,臉也沒對著我就淡淡的補了一句:「這件。」然後將襯衫給遞了回來,從頭到尾都用身體在『否定』我。
在更衣室裡面的我,換著襯衫,一邊想著,我可以讓對方在『否定』
狀態裡被我引導成『肯定』狀態嗎?
首先,我從更衣室裡面走出來,靜靜的走到了櫃台前面,站在她面前,佇立,問了一個設定好的問句:「妳會介意我問一個工作上的問題嗎?」
對方雙眼看著我的眼睛,不知該怎麼回答。
我的雙手很平穩的放在桌上,身體向前略傾,收下顎,雙眼自然上望,眼神關注對方雙眼,誠懇的凝視,表情肯定,沈穩及節奏明確的聲音,問:「妳是不是不太喜歡這份工作?」
「不……不會啊,怎麼了?」對方有點搞不清楚狀況的回答。
「那就好,沒事、沒事。」語氣依舊保持一慣性的說,「另外,這件SIZE,妳會覺得有點大嗎?」眼神在句尾的持續關注。
接下來,她逐漸開始熱情的展開服務,除了幫忙拿了適合我的尺寸,同時另外介紹其他產品,在最後結帳的時候還給了私人折扣,一個比會員卡還要划算的價格。
也許明眼的的讀者們看出了一些端倪,首先,我突如其來的問句讓店員當了機,而在此同時讓對方有機會專著在於我的眼神還有肢體的暗示上。我所做的只是敲敲的植入了我對她的善意,讓她除了對我冷淡以外也可以有其他的選項,讓她意識到,其實她也能對我友善一點。
許多人在瞭解行為語言這件事情上,都還停留在解讀,但事實上我們除了會察言觀色之外,其實我們更可以做到『表』言『達』色,引導對方的選擇。
這些是經過訓練都可以辦到的,引起對方的注意,用眼神表達對對方的關注,用身體表達友善。
那些受歡迎的人,也只不過是在表達這些訊息上,更加精準,還有正向而已。
===============
關於眼神的自我小練習:
在開啓利用眼神釋放與接收訊息的訓練上,你可以找一位朋友,兩人四目相對,在三分鐘的時間裡面,先習慣彼此注視。
我知道這可能會有點Gay,但這是習慣與人做眼神交流與接觸的開始,慢慢的,你會意識到與你雙眼凝視的對方,除了眼球與眼白以外的其他東西,如,情緒的轉變,甚至,可能會因為你所灌輸的情緒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