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rk
凡事溝通必先建立連結。
一般來說大家可能會以為聯結必定是透過話語,其實那是有些誤解的,溝通並不是透過語言而已。如果用這來種邏輯來思考,那說不上話不就表示跟這個人都不會有任何認識交往的開始了嗎?
其實不然的,說話不盡然是全部的溝通,溝通是全部的接收器打開的,也就是說看、聽、聞、動、覺都會被包含在裡面。
美國密西根大學做了一個心理學研究,發現溝通的93%是跟語言比較無關的,7%才 跟語言相關。這個數字似乎讓大家比較難相信或是馬上理解,因為我們身旁週遭所見所聞似乎不是這樣,我們閱讀、看廣告、作研究報告、練習作文甚至到國文教育 都不是這樣導向的。我們必須一字一句的去解讀文中意思,寫出大綱大意背出題解註釋,深怕的就是對內容有了誤解。可是,先撇除小說與書信,這些並不是溝通, 甚至說和直效的溝通是有些差距的,難道溝通就是這樣嗎?為什麼我們總猜不透別人心思?佑常常會誤解別人或被誤解呢?
到底93%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這個時候我就想請大家回想一下你看過的藝 術展演了,特別是表演藝術,當然這並不代表音樂和美術就不行,音樂和美術也是必須和觀者溝通的,創作者透過圖像或是音調來和觀賞者溝通,甚至與社會溝通。 舉表演藝術為例是因為它同時兼具了看、聽、聞、動、覺五大元素,雖然不一定是表現到極致,但是是兼具都有的。
表演藝術在進行的時候,這些都在同時進行影響著你,使你產生感覺靈感,但請注意,她們很多時候甚至根本一句話都沒有說喔,可是依然與你連結了對吧?!
別以為「看、聽、聞、動、覺」這五個字多玄,大家可以先拆開來就用一般的方式解讀,先試著自己回想看看,在你與任何人溝通時是不是這些東西同時都影響你了呢?
沒錯,這就是溝通93%的東西,樣貌、姿態、氣勢、裝扮、聲調、氣味、動作、眼神、反應、情緒和節奏,這些正昰「看、聽、聞、動、覺」的延伸。當然「看、聽、聞、動、覺」也可以作為延伸分類了人的溝通習慣屬性,有的人重視覺,有的人重聽覺,有的人重感覺…等等,人的習慣是沒有一定一種的,你可以在接近對方前也先多觀察一下,到底你要著重在哪方面會比較有利。
套句我常在課堂裡說的「一個真正的愛情高手不是情場騙子,而是內涵豐富使人舒服愉悅的人,更重要的他能帶領別人領略成長與自己,幫助別人開拓幸福與人生,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高手。」後話- 「一個愛情高手可能也是偉大的演員。」。
溝通是沒有對錯。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意會過來一些 了,但是對於到底該怎麼做可能卻還不是很清楚,我請大家先別急,要知道因為溝通是沒有對錯的,這不是科學的行為,比較接近藝術的行為,可以被分析解離,卻 很難被理性的製造。溝通重的是當下的作為和反應,你必須考量對方與情況等等的因素然後採取主動或被動動作,然後才來評估好不好或是多好,是沒有對錯的。要 知道溝通不是是非選擇題喔,而是問答題,需要透過不斷互動來判定得分多寡,而不是輸贏勝敗。
我知道文字上很難把這些意會完全,所以,我才希望大家在課程中除了能聽講師教的東西外,更重要的是觀察講師的表現,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和對象,希望大家不要忽略了,而事實上作到我們如此,相信你也是一個很棒的高手了。
在這系列我盡量用簡短的文字使大家對溝通能有粗略的認識,如果你還有更細節的問題,我建議自己先回想自己的經驗看看,然後可以在線上問我,我都會很樂意告訴你的。
說到這也許不免有些人可能開始感到失望, 因為我們似乎不能用對錯攻略的方式來學習溝通連結,有違大家的習慣的學習模式,可是經驗事實告訴我們,越是用對錯來學習這們藝術的人,越是在情感上容易迷 失或挫敗,而且還會抓不到方向,我不能希望把大家帶到這個境界去,然而這次也是打開大家的另一個視野不是嗎?雖然不能親眼見到我們,但還是能透過文字用感 覺回想的方式來摸索溝通技巧。沒錯!「感覺的回想」才是在你潛意識裡種下反應的最佳方法。
首先我這篇先和大家說一下溝通的本質與內涵,然後我下篇再拋磚引玉告訴大家一些連結對方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大家循序漸進的看,有更好的想法也希望你能分享給其他的人。
著作所有 54抒情俱樂部http://www.wretch.cc/blog/orgasmclub 我們歡迎大家轉載給任何需要的朋友,可是我們懇請大家,一定要註明出處和作者,並且最好通知我們你轉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