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說,以下幾個是很重要的觀念(也許有更多),但是通常在失戀中的人都不會接受,所以怎麼悄悄的置入對方腦海就要看功力了,因為只要他們接受這個觀念,等同是至入了失戀抗體疫苗,一旦認知系統習慣了指令,慢慢就會滲透到情緒系統裡了。
以後我會用更多案例和專文深入解釋以下要點要如何植入的技巧:
疫苗一、解鈴還須繫鈴人,但是通常繫鈴的都是你自己
通常失戀者會在失戀後自己附加很多失戀因素,可能遠勝於當初受到的傷害,所以,我們要讓失戀者意識到這件事,停止不斷回想,把焦點集中回自己身上,然後會比較容易先釋懷自己的部分。
甚至透過自己去理解到對方。
疫苗二、通常對方不會自責,可能還會反過來加重你的傷害
很多失戀者都會希冀對方能夠回來救助她的情緒和痛苦,但通常都是等不到機會的,因為甩的她的人很以可能是計劃好的,再者他也不願意回頭,所以很難回來自動挽回失戀者。特別是有計畫離開的,或者積怨很久的人,都是不太可能救助失戀者的,因為他們深知只要回頭了,肯定又是每天不斷的老戲碼。所以一旦查覺是惡意的,絕對要及時停止這種「自殺式」行動。
通常這時候甩掉失戀者那方會自動隱蔽掉自己的愧疚,不然也會逃離,身為諮詢顧問者我們無權干預私人情感,所以也很難著力。強烈建議不要去碰觸干預私人情感。
疫苗三、失戀分手是永遠解釋不清楚的
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失戀分手其實裡面充滿複雜的結,更多陳述不清與立場不同的問題,所以失戀者通常只是要自己要的答案,偏偏這往往跟提出分手那方是相左的,所以根本就協議不出什麼結果,也不會有什麼協議的機會。
所以通常追求失戀原因都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懸案。
疫苗四、愛情是對自己的負責,而不是希冀對方負責的
通常戀愛是互相的,但是感受卻是獨立的,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簡單來說女生覺得開心是不會管男生目的的,而且男生想要開心的時候往往也是忽略女性的,所以是不是有能共同感受的時刻呢?當然是有,但是不是全部時刻。
所以從這個道理去推,失戀者當自己感受不好的時候希冀提出分手方能夠把她拉到共同感受,或者一起感受痛苦會有可能嗎?這個道理很簡單 ─ 不太可能,所以,當失戀者想要提出分手方負責,通常都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了不起換來幾句道歉的話。
這個時候我們要慢慢讓失戀者巧妙的站到提出分手方那邊,讓她了解的這種企求本身非但沒有多大意義,甚至會帶來傷害,她就會稍微減少動作了。
疫苗五、你越在意越難解除
失戀形同是一種挫傷,不過是在內心裡的挫傷,好像是很大的傷口一樣,難以癒合。
當失戀者很在意自己是「被害者」時,往往很容易去摳自己的傷疤,以至於使傷口越來越難癒合,特別是完美主義的人,或者有這樣背景與潛在因子的人特別容易如此,因為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故事裡有瑕疵。
疫苗六、朋友的助力要謹慎選擇,不要加重情況
通常很多人失戀的苦痛都是環境附加的,特別是朋友和家人加諸的,因為並非所有人的朋友和親人都有正確處理的觀念,所以他們可能無形中火上加油,造成更深的情結。
通常我會建議如果你身旁有失戀者時,建議他們尋求專業的人員協助,例如諮商師,雖說不一定能達到復合,但是對於後面的情傷部分能減緩很多,這可以使得失戀者儘快恢復正常狀況,並且回到正常生活。
疫苗七、很多人會因想尋求解決而自我放逐
這不一定是很好的方式,因為付出損失都是自己,還不如愛自己。
很多人會誤解愛自己就是縱容自己、放逐自己,其實這只是情緒一時的宣洩,不一定會帶來正面幫助,很像是吸毒,尋求一時的逃避。事實上很多時候更是加重情況。
有的人說可以透過交新對象轉移,我認為不一定是最好方法,雖然有一定效果,但誠心建議不要報復在後者身上。如果有這現象必須跟後者溝通清楚。
筆者認為愛自己的行為,應該是更了解自己內心,尋求比較根本的方式去面對,這樣的轉移可能會比較健康,甚至會帶來更多的成長。
疫苗八、通常分手之後作愈多補償動作,通常只會使得情況越變越差
除非這是對方要的或是對方曾經很愛你,而且不是直覺模式的地雷,不然我非常不建議補償動作,特別是被誤導後的補償作用。
因為錯誤的補償動作好像「套牢」的股票,不斷加碼只會使得得失心越來越重。
通常這個時候輔導者可以與失戀者常是一起建立「停損線」,或者一起測定結果,讓失戀者強迫的「接受」到事實。
以上是我整理出來的八個疫苗,希望能透過拋磚引玉,讓更多人的加入討論,一起為失戀者帶來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