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
情緒跟心情有什麼不同?
心情不等於情緒,情緒可以產生心情,但是心情是長時間的,情緒是短暫的,這個因果關係,想必不難了解。心情可以影響人一整天的思維模式,情緒的影響就比較短暫了,情緒是比較直覺性的,比較難以操控,但來的快去的也快,除非它被不斷重複成一種「心情」。大量的同質情緒就會累積成一種強大的心情,然後會變成一種深刻的「情緒記憶」,雖然說情緒記憶不一定是長時間的,也可以是短暫的,但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情緒記憶」很容易變成一種人格模式,好像害怕久了很容易變成害羞,對愛情失望會變成一種不信任,難過久了會厭世…等等。而短暫的「情緒記憶」影響比較小,既然是一種直覺,它反應完也會隨著環境和狀態轉變,不會造成自己本身太大的影響(但對受到刺激的一方就不一定了)。
如果想要轉變心情,必定要先把情緒轉移,讓情緒肇生的環境和因素減少,所以,換個環境或讓自己忙碌的確不失是一個千古好方法,當然還有很多方法,只要盡量減少、轉移注意都是可以的方法。…但是,在沒有協助下進行「自癒」,最好的方式還是先不要想,然後看完整篇找點靈感,看可否自行實施。因為,經實驗證明,時間是不能真正解決「情緒記憶」的,它只能「麻木」和改變認知模式。
面對「情緒記憶」困擾者
面對「情緒記憶」困擾者(特別是悲傷恐懼的人),請千萬試著讓他陳述,留心注意他們的變化和傾向。拒絕陳述自己卻不斷回想的人是最危險的,如果讓他陳述就還有救,因為可以慢慢改變他的認知方式,如果沒有,很容易他就會自己不斷的加深「情緒記憶」的印象,當「無力感」超過他支持自己生命的力量時,輕則變個人,重則會輕生。所以,持續給與沒有壓力的「溫暖與支持」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通常人在接受到越無力更改的現實時,會受到越深的傷害,這個「情緒記憶」必定會造成很深的影響(所以,傷害別人很深的人…真的很機車),而且無力感往往會像迴旋圈一樣,困擾當事者很久很久…使麻木(止血)的情形不容易發生,當事者會受到很長時間的心理傷害。傷的越深越不容易麻木(跟身體上的受傷是一樣的),需要的時間和耐心就更久了,這段時間請千萬不要在傷口上「灑鹽」,創傷後的人在麻木痊癒前特別敏感(根傷口一樣),請小心溝通治療,避免觸及會產生傷痛的「因素和字眼」。當然,請正在自癒的人自己得先停止回想啦,這樣只會不斷加深傷口和病變,對於「沒有受到傷和和生病」的另一方,這樣的自殘是完全沒用地。
如果你正要處理朋友的「情傷」或「情緒記憶」,請注意,「情緒說服」是不可以理性或與對方想法相違背的,因為對方已經是在「不理性」的狀態,所以任何「理性」的語言或是「不中聽」的語言都是會被自動排除在外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苦口婆心最後還是換得失望和生氣的原因,因為,那些話在當下(至少當下)是沒有真正效果的,挺多換到對方的假意配合。
那「傷口上灑鹽」就真的沒用嗎?如果對方需要或吃這套也許可以適當用點,但這時候請千萬小心洞悉對方的思維邏輯,使對方信任後才在了解對方邏輯下作引導,運用對方邏輯來改變認知,請注意,不是硬要的改變,而是柔性試探測試的引導,在對方也同意下尋求妥協和認同,然後一步步慢慢改變認知。「壓力認知」的改變是最好改變「情緒記憶」的作法,一旦認知改變,事件就會有了新的認知,對於「釋懷」也就比較能夠坦然接受,心情自然就會有了轉變,心情轉變整個思維模式就會改變了。但是,說起來簡單,這段過程往往很漫長,而且遇到天性悲觀的人還會不斷得與他的「悲觀天性」作拔河,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與耐心的(沒辦法,人命關天嘛)。
情緒壓力過後很容易漸漸變成麻木的人(這也是為什麼人越大往往容易越冷血的原因,特別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們),但是麻木不代表就是好了,因為停止傷痛不代表超越傷痛,經實驗證明「麻木」只能面對原本的傷害,但對於新的傷害是沒有作用的,反而會更維持在警戒緊繃的狀態,搞得緊張兮兮草木皆兵(不覺得很多大人就是這樣嗎?)。
下一單元,脫離悲傷--情緒記憶(完)
版權所有 54愛情俱樂部 http://www.wretch.cc/blog/orgasmclub
歡迎大家轉載給任何需要的朋友,麻煩請保留出處,愛我們請不要傷害我們喔。
留言列表